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支持IPv6网络
首页-->检察之窗-->豫检新闻
“检察机关对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重视,我既感动又放心!”——大检察官基层接访彻底消除信访人顾虑
| | 】  来源:   时间: 2025-04-27  作者:    


4月14日,周一,上午8时刚过,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益心为公”志愿者齐某的手机再次响起。打电话的是济源市检察院检察长郑磊,按照此前约定,郑磊定期跟他通报工作进度。


他们沟通的是一起公益诉讼案件的后续整改情况,而这起案件正是河南省检察院检察长段文龙不久前接访的一起案件。


2025年2月6日,齐某、郑某某向济源市检察院递交反映材料,反映位于沁河干流的秦渠枋口古农业灌溉设施由于年代久远、历次水旱灾害破坏、管理保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已有2200余年历史的古灌溉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要求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监督相关单位对秦渠枋口古农业灌溉工程文物进行保护。


据了解,济源市秦渠枋口农业灌溉设施位于黄河左岸一级支流沁河岸边,始建于秦朝,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渠枋口保障了涉济源、焦作两地60余万亩土地、50余万群众农业灌溉需求,是不可复制的宝贵文物资源。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该案文物保护等问题符合公益诉讼立案条件,2月27日,河南省检察院指导济源市检察院予以立案。


群众反映的问题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检察机关立案后案件进展如何?


“秦渠枋口农业灌溉水利设施兼具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保障双重功能,流域沿线群众灌溉需求与沁河防汛需要产生矛盾,存在文物资源受损问题……”3月20日上午,段文龙赶赴现场,实地察看秦渠枋口文化遗址保护情况。初春的沁河边,杨柳吐绿,清风习习,掩映其中的秦渠遗址更显古旧。


“你还有什么意见建议,敞开了说……”当日下午,段文龙在济源市检察院接待了信访人齐某、郑某某,面对面听取诉求。在向信访人详细介绍了案件进展情况后,段文龙问道。


“检察机关对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重视,我既感动又放心!我没其他意见,就是希望维护工作能够再加快些进度。”听了段文龙的介绍,齐某激动地说。


“这个请你放心,我会随时过问情况。等工程全面结束,我再给您回复。”段文龙认真地说。


接访后,段文龙随即主持召开了案件分析研判会,对下步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段文龙要求,要以该案办理为契机,加大线索排查力度,广泛收集公益损害线索,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依法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检察机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要提升办案专业化水平借助专家智库力量,确保案件办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根据段文龙的指示要求,在济源市检察院督促下,职能主管部门积极履职,成立常态化人防专班,强化日常巡查与维护。还成立技防工作推进专班,争取到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00万余元,增设全天候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文物状态及周边环境风险,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同时加强数字化保护,积极推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及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灯不拨不亮,理不说不明。今年以来,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河南省检察机关坚持全部由院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办理、法治化实质性化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推动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首办环节。今年一季度,河南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共下访接访330件,矛盾纠纷化解率100%。

主办: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地址:郑州市郑汴路东段 举报电话:12309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