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支持IPv6网络
首页-->队伍建设-->检察风采
忠诚铸检魂 本色不褪色——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新乡市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主任张世光
| | 】  来源:   时间: 2025-07-25  作者:    

他是凌晨两点还在研读案卷的拼命三郎,是当事人眼中能把法律讲出温度的贴心人,是同事心中专啃硬骨头的办案能手,更是老百姓交口称赞的人民检察官。他,就是新乡市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主任张世光,一位将军人本色融入检察血脉的法治追光者。

岁月如歌,检徽闪耀。他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一大批疑难复杂行政争议得以实质性化解。其本人先后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首届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河南省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新乡市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荣誉称号,每一份荣誉都镌刻着他司法为民的赤子之心。


在转型中淬炼专业底色

2006年,张世光以新乡市军转干部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工作。面对全新的职业领域,他拿出军人特有的拼劲,白天办案、晚上学习,最终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完成了从退役军人到检察干警的蜕变。


2019年,张世光开始负责行政检察工作。面对这一相对陌生的领域,他虚心向法官、律师、学者请教,结合办案实践不断总结提升,逐渐成长为行政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他先后入选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人才库、全国行政检察业务培训师资库,53次受邀在全国做实行政检察高级研修班、国家检察官学院培训班以及北京、浙江、西藏等省级以上培训班授课。他撰写的《检察听证与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课程被列为全国行政检察业务培训重点内容,多篇理论文章在《人民检察》《中国检察官》等权威期刊发表。


小案天大的事

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当事人的人生。这是张世光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行政检察岗位上,他始终秉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在办理李某申请监督案时,面对当事人李某历经23年、150余次诉讼的马拉松式纠纷,张世光没有退缩。在接下来的10个月里,张世光的手机成了老李热线。凌晨两点的微信,清晨五点的电话,他都耐心接听和回复。在张世光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促成双方争议化解,并帮助李某重新创业。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孟某20年诉讼、107份法律文书缠身,他创新运用公开宣告释法说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赵某29年行政争议,他17次上门走访,最终推动问题解决……



他的努力得到了最高检的认可——12件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优秀案件,1件案件被最高检写入2021年工作报告。


创新机制破解程序空转


行政争议化解难,不仅考验检察官的耐心,更考验智慧。张世光首创五个公开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通过公开听证、公开宣告、公开审查、公开送达、公开回复方式,将行政检察工作置于社会关注的镜头下、人民监督的目光下,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这一机制成功化解377起行政争议,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政和。


他还总结提炼五心化解模式,即初心引领、匠心办案、真心解难、耐心答疑、暖心帮扶,获评河南省检察机关豫检品牌提名奖。2023年,他受邀参加最高检新闻发布会,分享化解硬骨头行政争议的经验,相关案例被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收录。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个案到机制,张世光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办公室里那盏常亮的台灯,见证着他司法为民的初心;抽屉里厚厚的办案笔记,记录着他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我愿做法治道路上的铺路石,让群众走得更稳更远。"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人民检察官的赤诚情怀。


为民司法永无止境

不让英雄在前方流血牺牲、家人在后方委屈流泪。新乡市某局职工杨某倒在抗洪救灾一线,入院诊断为脑干出血,被宣布临床死亡。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市人社局认为不符合突发疾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条件,不予认定工伤。张世光带领办案团队调查发现新证据,遂组织权威专家会诊,并将结果提请检委会研究,最终推动法院再审改判,杨某成功被认定为工伤,家属获得99万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该案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央视《今日说法》《法治深壹度》《法治在线》三个栏目进行深入报道。


如今,以张世光命名的世光工作室已成为新乡检察的一张名片。走进这里,最醒目的不是满墙的荣誉证书,而是当事人送来的39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关于坚守与温度的故事。


有人说行政检察是瓷器活,那我们就要练就金刚钻张世光常说。从检18年,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息:每天提前到岗,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脱下军装,他依然是战士;穿上检服,他更成了百姓的守护者。在法治中国的征程上,张世光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荣耀,不在于胸前挂了多少奖章,而在于为多少老百姓撑起一片法治的晴空。

主办: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地址:郑州市郑汴路东段 举报电话:12309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